我国科学仪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,虽然已经具备一定开发和生产能力,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:仪器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、可靠性差;国家对科学仪器研究开发的投入不够;没有形成仪器开发同生产结合的机技术优势。
国家重视科学仪器,一些仪器开发企业与原创性研发团队大大受益,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仪器的发展。但有一些原来并不一定具有开发能力的单位,也开始投入其中,因此,带出一些新的问题:
1.科学仪器开发人才本来有限,人才有限怎么办?有的单位从零开始,马上招人加入到科学仪器开发的大军中,使原来很少的人更分散了。有些单位提高工资,一下子把人才成本提高到一定的高度。
10月30日,广州市委组织部解读《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》时透露,今起5年内,广州将实现“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约2000名,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约320万名,并初步建成辐射华南、服务全国、连通普遍的‘人才港’”。
2.为了参与项目竞争,有些单位不合理地提高了待研发仪器的指标,或是为了拿到项目,不断提出新概念。其负面影响是,一方面领导以为国内水平真的很高,有可能跨越式发展,有了不合理的期望和期待;另一方面,真正在做仪器的单位不一定申请到课题,或是反而被认为水平不高。
科学仪器,在我们国家就是一个追赶的过程,拿出与国外类似水平的仪器,甚至只要仪器性能稳定,即使技术指标差一点就已经很好了。实际上,科学仪器开发要有很好的团队基础以及很好的工业基础,二者都很难短期内发展到更高的水平。已经有很好的参照物,既不必提更高的指标,也不必提新概念。所以,科学仪器行业不能变成像IT行业一样,成为烧钱的行业;科学仪器行业也不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业。
我国科学仪器仪表行业还需稳中求进,增强我国科学仪器的整体水平。